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脊椎斜側路融合術(OLIF): 一位60多歲的阿姨有長年的下背疼痛

 

目前脊椎的椎體間融合器(椎籠)根據不同的手術入路有許多不同的選擇


大部分的脊椎手術都是採取後側入路
參考淺談脊椎手術:經椎孔路徑的椎體間融合手術(TLIF)

而近十年來, 脊椎斜側路椎體融合手術OLIF  (屬於側位椎體融合手術LLIF 的一種)也越來越盛行中, 選擇適合的病患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李阿姨是個60多歲的女性,公務員退休

這次來就診的主訴是下背疼痛好幾年了,無法久坐或久站, 近半年還伴隨有左下肢坐骨神經疼痛的產生

X光發現主要是腰椎第三四節 (L34)有椎間盤高度明顯下降退化的情形

腰椎第三第四節椎間盤有明顯退化

核磁共振主要是第四五節腰椎椎管狹窄

椎間盤也已經有脫水的情形

第四五腰椎有椎管狹窄神經壓迫的情形,椎間盤也有退化


由於下背疼痛症狀很明顯合併有神經壓迫

李阿姨接受的手術是是採用腰椎斜側路椎體間融合手術 (OLIF:Obl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合併後側椎弓釘固定

OLIF L34, L45, 後側椎弓釘固定

目前術後一年了,復原相當良好,疼痛都消失了

脊椎活動度也沒有她之前擔心的很僵硬的情況發生,她回復的正常生活也開始運動

X光追蹤可以見到腰椎三四五節融合成功

脊椎融合手術成功影像上特徵


如何判斷脊椎融合手術效果好不好?

重點在於融合是否有成功


一個好的融合,不僅僅是鋼釘及植入物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

而是經過大約半年到一年的追蹤,可以看到椎籠以及植骨的部位確實有產生上下節黏合的骨融合現象,因為融合良好,就沒有鋼釘鬆脫的情形

許多曾經接受過脊椎融合鋼釘固定手術的病患因為疼痛不滿意來求診,常常會說: 醫師,我的鋼釘不是都沒有跑掉,都在正確的位置上嗎?為什麼還會疼痛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椎體融合不良

參考脊椎翻修手術(一)

而融合不良可以見到植入的骨頭並沒有很好的生長,鋼釘及椎籠周圍也常常有鬆動的影像

有時候X光無法看很清楚,安排電腦斷層掃描(CT)就可以確實診斷是否有融合不良的情形

脊椎斜側路融合術(OLIF) 可以提供第三四五腰椎很好的穩定度, 同時藉由椎間盤高度撐開,使椎管內面積增加,達到神經減壓的效果,此病患通常也不需要再施行後側神經減壓手術

如果搭配後側微創鋼釘的使用,確實是相當微創的手術

不過這種側前位置入的椎體間融合器(椎籠)是健保不給付的,需要自費,後側如果使用微創脊椎椎弓釘也是需要自費

參考: 醫師,我開刀的材料要不要用自費比較好?

李阿姨她雖然有保險,但額度有限

所以她的脊椎鋼釘並不是微創手術專用的鋼釘

雖然是傳統的脊椎鋼釘,但固定效果是相當好的,差別就是傷口的大小及肌肉組織保留程度的差異

參考: 微創手術治療腰椎爆裂性骨折

另外就是還是回歸一個最主要的問題

什麼時候需要做脊椎融合固定手術?

就是有脊椎不穩定或脊椎滑脫引起的疼痛, 脊椎側彎,畸形或駝背的矯正手術以及嚴重的脊椎骨折等等情形,可以考慮脊椎融合固定手術治療

那至於是否手術後會很僵硬? 其實要考慮病灶的節段,長節或短節,以及病灶本身嚴重程度,病患本身其他節脊椎的活動度,髖關節活動度以及筋骨的靈活或者僵硬

手術並不是魔法,無法讓病人恢復到年輕完全無退化的完好狀態

是為了解決病灶及疼痛的主要問題,必須付出一些代價

因此,融合手術代價是有僵硬感,這是合理的

只要短節段融合,給予脊椎穩定,減少肌肉組織的破壞,病人的滿意度是相當高的

當然,如果您的背痛症狀不明顯,以神經壓迫症狀下肢疼痛為主,也可以和手術醫師討論是否先採取更微創的減壓手術,將椎間盤退化或滑脫的問題保留到以後真的有不舒服症狀出現再解決,也是一個合理且相對保守的治療策略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