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醫師 我怎麼四肢越來越無力?


         這個60多歲的丁先生(化名), 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抽菸,還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 不久前才因為心絞痛做過心導管放了支架。

         他抱怨雙腿雙手無力麻痺好多年了,這半年來越來越嚴重才開始就醫。

         除了四肢無力麻痺之外, 他也覺得頸部,腰部酸痛, 雙側下肢從臀部延伸到小腿的情形非常明顯不舒服。看他走路不但緩慢,而且搖搖晃晃,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的樣子(unstady gait) , 現在都需要太太攙扶或者用拐杖, 有時外出乾脆坐輪椅。

         丁先生來到我的門診, 順便帶了張外院的光碟片, 有腰椎的核磁共振 (MRI) 也有 頸椎,腰椎的X光片。

         X光片可以看到腰椎的退化明顯,有骨刺, 第五腰椎第一薦椎似乎有椎弓解離(L5 spondylolysis)的情形, 多節段腰椎椎間盤退化病變;核磁共振(MRI)顯示明顯的腰椎多節椎管狹窄 (lumbar spinal stenosis), 可以解釋病患雙下肢疼痛的原因。

         但頸椎X光片看起來似乎更嚴重, 第4/5節頸椎有滑脫, 第5/6,6/7 節脊椎椎間盤退化性病變, 頸椎的顯示正常應有的前凸型態消失 (loss of lordosis)。
腰椎椎間盤退化,第五腰椎疑似椎弓解離
腰椎多節椎管狹窄 (Lumbar spinal stenosis)
頸椎退化滑脫,椎間盤退化,喪失正常前凸型態(loss of lordosis)
           由於病患走路不穩,四肢無力合併麻痺, 我幫他做理學檢查, 發現出現下肢膝反射增加 (hyperreflexia),  右下肢陽性的Babinski sign (+) 以及右手陽性的Hoffmann's sign(+)。


膝關節的深肌腱反射增強(hyperreflexia)



右手的Hoffmann's sign (+)



Babinski sign(+)



        此時強烈懷疑病患有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 (cervical myelopahty), 於是很快安排了頸椎核磁共振檢查,果然在第四頸椎至第七頸椎(C4/5~C6/7) 之間出現脊髓壓迫(spinal stenosis), 已經出現了異常的影像訊號改變(signal change), 這顯示壓迫的情性較嚴重且神經病變預後(prognosis)比較不佳。
頸椎椎管狹窄合併脊髓病變 (C4/5~C6/7)
            經過了我們詳細的解釋,丁先生了解了他病痛最可能的原因,但他也擔心他的內科疾病會有很高的手術麻醉風險,這也是外院醫師不願意幫他處理的原因之一。

         最後病患自己再三的考慮, 相信醫師的經驗技術以及團隊醫療,他還是希望能夠接受手術治療, 當下我要求他馬上戒菸,因為這也會影響到整個手術的成功率。

         我們清楚地告知手術的風險, 該如何手術以及術後可能恢復的情形。

         由於丁先生本身身體條件不佳,因此不建議一次性手術, 經過與他及家屬反覆討論, 丁先生決定先處理腰椎的問題 (考量的因素多,尊重病人的選擇)

         我們先幫他先施行腰椎手術, 術中處理了腰椎椎管狹窄的情形, 另外也如同術前的發現,,第五腰椎有椎弓解離(L5 spondylolysis)的情形, 我們也幫他施行了第二腰椎至第一薦椎椎體融合固定手術,以緩解椎間盤退化及椎弓解離造成的下背疼痛。
施行腰椎神經減壓手術及椎體融合固定手術
         手術後丁先生說從臀部往下傳遞的疼痛感已經解除了, 但經過了三個月發現依然四肢無力麻痺並無改善 (如同術前我們預告的情形一樣)。

        等腰椎手術部位狀況穩定, 接下來就處理頸椎退化性滑脫及壓迫情形。

        而頸椎手術經過詳細計畫,從前側施行兩節椎體切除(corpectomy)及第四頸椎至第七頸椎的融合固定手術,使用特製的頸椎撐開固定器

        考慮用此方式的原因是因為頸椎脊髓壓迫的位置在在前緣 (從第4/5頸椎交界橫跨到第6/7頸椎的連續性壓迫),需做椎體切除才能完整減壓,且因為病患的頸椎形狀不佳,第4/5頸椎滑脫,需給予穩定,單純後側減壓手術(Ex:椎板成型手術)可能不夠。

        從前側頸椎手術雖然較費工夫,但能夠一次解決病患的問題,緩解神經壓迫並穩定頸椎。
頸椎前側兩節椎體切除(corpectomy),可以看到脊椎完整減壓後的頸髓有膨脹的情形
           這階段的頸椎手術後隔天,病患馬上感覺到大腿變得稍微比較有力了, 抬起來的動作比較快,手術後頸圈保護。

        病患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 手術後一周回門診, 傷口復原良好, 我對丁先生說,接下來就要靠復健以及自己的休養與復原能力了。可以定期服用維他命B群等有助於神經保養的藥品,幫助神經的修復與功能復原。

        其實頸椎脊髓病變是否能夠有效的復原,和頸椎脊髓壓迫的程度,壓迫的時間,病患的年齡以及術前已發生症狀的嚴重程度都有關係,也和核磁共振的訊號變化也有關係;但總體而言,對於已有症狀的脊髓病變, 非手術治療是無法緩解惡化的進展

        及早手術治療, 也許仍無法讓已經出現病變的脊髓完全復原到完全正常的狀態 , 但至少讓它有機會不要繼續惡化下去。此時就需要選擇對於手術有把握的醫師,減少手術風險與併發症。
        壓迫解除只要神經功能能逐漸恢復, 便能夠改善病人生活的品質。

       此病例也再次提醒我們, 對於病人需要有整體脊椎的評估, 否則容易漏掉隱藏在背後的問題;診視病人需仔細觀察,充足的知識與完整的理學檢查。若只治療表面或第一次看到的病灶,容易發生治療效果不佳或延誤治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