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高齡脊椎手術 (二) 治療88歲阿嬤的神經壓迫

滿妹婆婆(化名) 今年已經88歲了 是住在屏東的客家阿嬤

這次脊椎手術後三個月回診,復原的狀況非常好

她說現在可以走路超過半小時都不用拐杖

看診過程中她一直很開心的稱讚醫術很好, 讓她復原很快,讓我有點不好意思

看到婆婆對治療的結果滿意, 心裡真的非常高興

也很慶幸自己給予非常有效精準的治療

我是很佩服滿妹的, 88歲了精神力氣都還很好, 尤其現在的樣子比開刀前更有精神,整個人看起來更年輕

滿妹去年來看診, 是因為雙下肢痠痛無力好幾個月了, 吃止痛藥及復健治療改善不大來求診

前陣子背部疼痛, 在外院被診斷有脊椎骨鬆壓迫性骨折, 已經接受骨質疏鬆治療,來看診時下背痛已經逐漸緩解

我從她的症狀判斷應該確實有脊椎椎管狹窄( lumbar spinal stenosis)神經壓迫的情形,症狀主要集中在小腿外側, 屬於第五腰椎神經支配的範圍

家屬帶來外院照的脊椎X光及核磁共振 (MRI)影像光碟片

X光影像顯示第十一胸椎,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第三腰椎都有脊椎壓迫性骨折

X光顯示多節脊椎壓迫性骨折



核磁共振(MRI)顯示腰椎壓迫性骨折都是陳舊性骨折且已經癒合了

而第十一胸椎顯示是較近期發生的壓迫性骨折,核磁共振(MRI)上可以看到仍有較強的訊號, 但從影像及症狀上看起來正在癒合中,症狀也有改善了

另一個主要的病灶是腰椎有多節椎間盤退化以及脊椎椎管狹窄神經壓迫 (lumbar spinal stenosis)

腰椎椎管狹窄的範圍從第二腰椎至第五腰椎都有壓迫, 程度上仍以第四五腰椎節段壓迫最為明顯

核磁共振(MRI)顯示的十一胸椎骨折癒合中,另外腰椎有椎管狹窄神經壓迫,主要壓迫及症狀是在第四五腰椎的部位


滿妹本身並沒有什麼內科疾患, 沒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的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年齡大,骨質疏鬆以及脊椎退化神經壓迫

滿妹的家屬 (兒子) 所問的問題, 其實大部分脊椎患者求診時所問的問題都差不多

  1. 醫師, 這個疾病一定要開刀嗎? 脊椎手術感覺很危險
  2. 醫師, 如果真的要手術,是人家說的那種脊椎微創手術嗎?

脊椎微創手術是每個想要接受手術的病患都會聽到名詞

微創其實是相對的概念, 1cm的傷口比 4cm的傷口微創, 但4cm單純減壓手術相比於兩邊各三公分打鋼釘的傷口更微創

傷口小比較微創,但相對來說需要更細膩的手術技術以及器械需求,需要輔助影像系統獲得清楚的視野才能安全執行

醫師本身對於手術技術的掌握度以及熟練度是影響病患恢復狀況的主要因素

然而, 比手術技術更重要的則是對於病患疾病及症狀的理解及判斷, 到底是要使用哪種治療方式? 要把影像上看到的病灶都一起處理還是針對症狀做精準重點的處置治療策略的選擇和手術技術一樣重要,要根據每個病患的個別狀況做深入評估

傷口大小對於恢復時間的影響也有差異 ,但是大概就是剛開完刀後的3~4天能有比較明顯的感覺不同,傷口小確實復原快,疼痛較少

然而這和病患個人的疼痛耐受度以及醫師對於止痛藥物使用的經驗及策略,也會影響病患的恢復速度

滿妹婆婆已經87歲了,還好身體還算硬朗也沒有什麼內科問題

手術麻醉時間一個小時左右, 基本上相當安全

雖然核磁共振 MRI某個切面看起來有多達3節的腰椎椎管狹窄神經壓迫,但實際她的症狀是以第五腰椎神經根壓迫為主,其實主要就是第四五腰椎椎管狹窄引起

是不是可以不用手術呢?

我們也有做相當多神經疼痛阻斷術的治療, 尤其在 1. 不想手術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的病患  2. 壓迫並不嚴重, 發炎引起的神經疼痛症狀為主  3. 需要近一步確認神經被壓迫的位置之診斷需求 4.手術前先給予階段性的治療,控制疼痛


滿妹婆婆的壓迫是相當明確且症狀符合,此種明顯的壓迫,手術的效果相當好

所以我們可以針對此部位做減壓手術即可, 由於沒有不穩定,不需要做脊椎融合固定, 步驟相對來說簡單許多

是不是採用微創手術? 

於是我跟他們說明不同種類微創手術的差異性,包含,傷口大小手術時間長短, 手術風險, 住院天數長短以及所需費用的高低 
不同脊椎微創手術比較之個人經驗(針對單一節段單純減壓)


後來她們選擇手術,是屬於傳統微創手術,只做減壓, 保留脊椎脊突,韌帶及小關節面, 不放任何脊椎內固定器,在椎板上做開窗式減壓 (laminotomy)


滿妹婆婆手術後隔天可以下床, 手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

這次術後三個月回診,她非常滿意治療的效果
術後三個月回診追蹤復原狀況良好


隨著科技及醫療的進步, 各種手術技術及器械也不斷推陳出新, 脊椎外科醫師必須跟著時代進步, 去學習去了解什麼樣的技術可以真正造福病患,微創確實是一種趨勢(傷口小,復原快,住院時間短)

但就像前面所說的,微創是一種相對的概念

在使用新技術的同時,需了解新技術的優勢以及限制, 了解到底差異在哪邊? 這個差異是真實的嗎? 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去達到這個差異, 每個醫師及病患心中自有一把尺

建議病患在詢問醫師關於脊椎微創手術的問題的時候,除了問傷口,住院天數,費用等等,可以再多問復原的差異性和其他治療方式的比較。 一週後復原狀況, 一個月後復原狀況, 半年後復原狀況, 甚至是一年之後可能的狀況, 相信藉由醫師的解釋, 可以更了解這些手術的細微差別,病患也能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

另外診斷與治療策略的重要性不能被單一"微創手術" 名稱所取代

根據每個病患的各別狀況與不同需求,熟練的給予安全的手術治療

相信大部分的病患都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鄞宗誠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