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個有趣的主題,要怎麼處理椎孔狹窄壓迫(foraminal stenosis)的狀況 ?
其實這是一個臨床上常遇到狀況
要怎麼能夠有效安全的處理這個病灶
會議上專家們分享各種做法, 有的建議從椎孔外側往內做減壓,有的建議在椎管內去做對側椎孔的減壓(contralateral approach)
而有些專家覺得直接做融合手術,將椎間盤高度撐開,做到間接減壓的效果,效果最持久
其實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也考慮到每個醫師熟悉的手術方式
如果是單純減壓的處置
大致就是如何達成:
1.足夠的神經減壓
2.對於脊椎小關節面的保留,避免影響脊椎的穩定度
林先生是個 68 歲男性, 抱怨左下肢的坐骨神經疼痛已經四個多月了,他很喜歡爬山, 最近這個狀況讓他無法享受爬山的樂趣
他想要檢查看看是什麼狀況
於是我幫他安排X光,並後續安排腰椎核磁共振 (MRI)檢查
檢查結果發現他第3/4腰椎,4/5腰椎有椎間盤退化
X-ray上可以明顯看到脊椎有骨刺生長
而核磁共振 (MRI)顯示主要壓迫的位置是在第4/5腰椎左側,包含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以及椎孔狹窄(foraminal stenosis),椎間盤膨出 (disc bulging)
我問問病患除了左側坐骨神經疼痛之外,是否有下背疼痛 ?
我原本考慮他的神經壓迫也許從椎孔內到椎孔外減壓手術之後再給予融合支撐會做得比較徹底
這時他突然跟我說, 醫師, 我的背痛很輕微
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常常爬山的,幾月之前是您手術治療的,他現在每天爬山,很開心
您評估看看可否跟他做一樣的手術就行
其實就手術來說,做減壓手術是可以,當然要同時做椎管內做到椎孔的狹窄是比較有難度,且又需要考慮到脊椎的穩定度
我跟他說,我可以幫您做這樣的手術,但如果後續神經再有壓迫症狀,代表確實需要做脊椎融合手術才行
經過討論後,給予的手術方式是從症狀同側,由最常做的後側路徑,先做椎管內的神經減壓手術,處理黃韌帶及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
然後再從椎孔內側往外,使用特殊的器械將椎孔處的黃韌帶增厚移除,並且確認神經根無壓迫
手術後症狀馬上解除,隔兩天順利出院
目前已經術後兩年了,沒有坐骨神經疼痛復發也沒有下背疼痛
X光追蹤可以看到神經減壓的痕跡,其實小面關節的保留是相當足夠的
我說"您膝蓋有輕微退化性關節炎,爬山就不要太勉強了"
他回答"沒辦法啊, 腿力要練才能維持啊,我都靠爬山維持下肢肌力"
他做個下腰給我看,腰椎柔軟度比我還好